山崩、土石流(坡地災害潛勢)

什麼是土石流、山崩/崩塌?

每當山區下起連續大雨,我們常會發現邊坡上土石夾帶雨水,沿邊坡流下,這些到底是山崩?崩山?土石流?泥流?還是?

一般來說,發生在山坡地的災害我們稱之為坡地災害,而坡地災害泛指土壤、岩石等地質材料受重力作用,而發生向下運動所造成破壞的行為,在諸多專家學者提出的山崩分類系統中,以1978年Varnes分類最被廣為採用,其中山崩運動種類包括有墜落 (falls) 、傾覆 (topples) 、滑動(slides)、側滑 (lateral spreads)、流動 (flows)以及複合型運動 (complex and compound)等六類;山崩物質種類則分為基岩 (bedrock)及工程土壤(engineering soils)兩類,如下表1。

表1 山崩分類表(Vernes ,1978)

目前台灣山崩分類有:[1]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沿用修改自Varnes的分類,將岩石之墜落及傾覆合稱為落石,岩石之滑動則稱為岩體滑動,並將所有岩屑、土材料之墜落、傾覆及滑動合稱為岩屑崩滑,針對岩石、岩屑及土之流動稱為土石流;[2]以及水土保持局則慣用山崩、地滑、潛移、土石流與沖蝕等分類。因此,綜合各分類原則,以及圖層調查完整性,目前本網站採用土石流、落石、岩體滑動、岩屑崩滑、順向坡等圖層來做為坡地災害潛勢,以供防災使用。

土石流:

土石流係指泥、砂、礫及巨石等物質與水之混合物,受重力作用所產生之流動體,沿坡面或溝渠由高處往低處流動之自然現象,可分成三個部分:

(1)發生部:多半為崩塌發生區,為主要土石、料源生產區。

(2)流動部:崩塌的土石混合水往下流動,流動過程中,粒徑大的土石在上面。

(3)堆積部:水流夾帶土石最後堆積及停留的區域,通常以扇狀中間高兩側低的方式分佈。

 

土石流

圖2土石流

落石:

岩塊或岩屑自斜坡或陡峭的懸崖上由空中落下稱為落石。落石常由於振動或偶因根楔作用(植物的根將岩石中的裂隙撐開)而誘發。在高山地區冰楔作用則常是落石的主要原因,岩石裂縫中的水結冰,在岩壁裂隙上施以壓力,使岩石破裂分離而下墜。一般發生在峭壁、斷崖及峽谷地形。

落石

岩體滑動:

岩體滑動為整片岩體完整往下滑動,屬於規模較大、滑動面較深的坡體移動現象,滑動速度若較慢一般也稱為地滑。

岩體滑動

岩屑崩滑:

為風化的土層、岩屑或鬆軟破碎的地質材料,受到豪雨或地震引起崩落滑動。這些風化的地質材料通常在不同地層的交界面或者土層和岩層的交界面崩塌機率會比較大。

岩屑崩滑

順向坡:

當地層或不連續面之傾斜方向與邊坡之傾斜一致且兩者走向夾角在20°以內者較易發生順向滑動,在此種狀況下之邊坡,可能會因為坡腳切除致失去支撐力,若雨水下滲至地層面上造成潤滑作用易使上方岩層沿層面下滑,遺留平面狀地形。

 

本網站提供之坡地災害潛勢包含土石流潛勢溪流、順向坡、大規模崩塌潛勢地區、岩體滑動、岩屑崩滑及落石等。